二维码
企业B2C

扫一扫关注

  • 匿名
收藏  |   举报 2019-07-20 08:55   关注:333   回答:2

中国政府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已解决 悬赏分:80 - 解决时间 2019-05-13 23:34
  • 匿名
  支持(18)  |   反对(1)  |   举报 2019-07-20 08:55




中国政府之所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一、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农村改革40周年,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三、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扩展资料: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缺口大,补足短板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型城镇化决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

二、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要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

要进一步健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两大方面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细化完善和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搞好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和农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匿名
举报 2024-04-25 08:43
1: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每年实际增速比“十五”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3: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更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2009年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但按照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4: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更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2009年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但按照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重要性:
  1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2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多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这是由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决定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5 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6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7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8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9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农村建设。

  一、必要性  

  ①是农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的。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  

  ③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  

  ④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措施  

  ①要走“两高一优”、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  

  ③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④要积极引导农村中出现的新现象——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以利于农业科技和先进农用设备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更加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⑤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⑥要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组织农业生产。农民应当成为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者,市场调节的受益人,不应被动地被“指挥”。  

  ⑦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⑧农村可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队,解决农村中从事非农工作,而又不想荒弃农田、果林者的后顾之优。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企业B2C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29926号-2